“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这句诗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得知自己麾下名将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后写下的。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然而,常遇春虽然在朱元璋手下十分出色,但他并不是最强悍的那位。在朱元璋麾下,有一位更为凶猛的将领,他曾一刀砍伤常遇春,最后却被朱元璋用鞭子活活打死。这位将领就是明朝的永嘉侯——朱亮祖。
朱亮祖这个名字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可能并不显赫,但如果论单打独斗的武力,他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存在。甚至连徐达和常遇春这些明朝最著名的将领也未必能与之匹敌。朱亮祖是安徽六安人,尽管他姓朱,但与朱元璋并无血缘关系。朱元璋尚未攻占南京时,朱亮祖就已是元朝派驻宁国的民兵元帅。当时,他手下有万余士兵,正当朱元璋攻打皖南各镇之际,朱亮祖并未选择投降,而是勇敢地带领军队坚决抵抗。当朱元璋派出徐达和邓愈两位大将来对付他时,朱亮祖依然毫不退缩,手持大刀,气吞万里如猛虎下山,面对二敌之势,仍旧不落下风。此场激烈战斗让朱元璋对朱亮祖佩服至极。
展开剩余74%朱元璋心生敬意,决定在不伤其性命的前提下将其擒拿,准备纳入麾下。然而,凭借朱亮祖那超凡的武力,想要轻易生擒他并非易事。最终,朱元璋的部下费尽心思,利用绊马索才终于将朱亮祖捉拿。朱元璋见他被捕,欣喜若狂,满以为得到了一个顶尖的将军。不料,朱亮祖并非真心投降,而是在短暂的归顺后很快背叛,重整旗鼓再度与朱元璋的军队对抗。此举让朱元璋大为恼火。
朱元璋当时的麾下无一人敢与朱亮祖抗衡,而常遇春当时正在池州攻城,得知朱元璋的困境后,便主动请战前去对抗朱亮祖。常遇春素来以勇猛无敌自豪,甚至曾豪言:“若得十万军队,纵横天下无敌。”因此,他被誉为“常十万”。常遇春自南征北战以来,战无不胜,虽然言辞中不乏傲气,但他确实有实力支撑起这些话。当他听闻朱亮祖的事迹后,决定亲自前往宁国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何等的能耐。
由于朱亮祖的武勇卓绝,朱元璋派出徐达引诱他出战,而常遇春则准备与他一决高下。同时,朱元璋还调集了其他将领埋伏在周围,意图将朱亮祖围捕。按照常规,这样的布置应当没有失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常遇春竟在对决中被朱亮祖一刀砍伤,而朱亮祖则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这一情形在《明史·朱亮祖传》中有记载:“(太祖)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这段记载显示出当时朱亮祖的威猛和英勇,令朱元璋感到压力重重。
朱元璋没办法通过正常方式擒拿朱亮祖,只得采取了人海战术。最终,经过一番周旋,朱亮祖在体力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被再次俘获。当朱元璋审问他是否愿意归顺时,朱亮祖坦言:“生则尽力,死则死耳。”这表明他已经接受了朱元璋的统治。之后,朱元璋并未因朱亮祖之前的背叛而生气,反而真诚地接纳了他,并将他委以重任。
在归顺后,朱亮祖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以及鄱阳湖之战中,常常亲自冲锋在前,屡次打破敌军的防线。后来,朱亮祖随李文忠攻打张士诚,也曾亲自率兵征讨方国珍。大明建立后,他还负责平定了两广和四川的叛乱。正因如此,洪武三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并且被赐予免死铁券,享有特权。
然而,功高震主的朱亮祖并未因此而安分守己。洪武二十年,他在广东任职期间,逐渐表现出居功自傲的态度。他开始在属地内从事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甚至开始打压举报他的官员。最终,这些行为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命令他和长子朱暹进京,最后将他们父子俩捉拿归案,并将朱亮祖处以严厉的鞭刑,致使他丧命。
朱亮祖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毕竟,一个人若是不能保持谦虚和克制,再强大的武力也无法避免悲剧的降临。
发布于:天津市卓信宝-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